2)第21章 再提旧案_大明之最强皇孙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被吓得跪倒在地的人又开始瑟瑟发抖了。

  就连朱允熙也感觉到身旁的老者有了一丝慌乱。

  毕竟胡惟庸案牵扯太大,前后共死了三万余人,说是华夏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案件都不过分。

  朱元璋轻轻拍了拍龙椅,用着和刚才完全不同的平缓语气:“咱昨天看了一个折子,这折子也没有署名,不知是怎么混进来的,上面的内容就不多说了,反正意思就是想要朝廷重新审理胡惟庸案。”

  群臣和皇亲国戚们闻言,不由得面面相觑。

  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,还敢提胡惟庸,想为他平反,想找死吗?

  而皇帝看的奏折,也不是那么好就能夹带私货的,必须经过中书舍人一层层筛选后才呈交上去。

  否则全国各地那么多官员,若是什么内容的奏折都要皇帝来看,那怕是人都得累死。

  当然,这种程序操作,有利有弊。

  好处是能极大地提高皇帝工作效率,免得去看一些乱七八糟、重复的奏折。

  弊端就是有些真正需要皇帝审阅考量的奏折会被屏蔽掉,比如弹劾某些官员,或者是某地有紧急灾情、军情的,恐会被有心人利用。

  所以中书舍人这个职位,品级不高,实际上却有很玄妙的权力。

  朱元璋这话,矛头就直接指向了现在的中书舍人,胡惟庸案结案后,他曾经严令不许再提此事,现在居然有一份奏折堂而皇之地出现在龙案上,他怎能不怒?

  熟悉朱元璋的人都知道,他真正想杀人之时,反倒不会像之前骂人时那样暴躁,而是表面上很平静,然后突然以雷霆之势出手!

  “圣人可是怀疑我们中书舍人出了岔子?”一名老者缓步走出。

  朱允熙的记忆中对他有些印象,好像是自家的一个什么亲戚,隔得很远那种。

  朱元璋没说话,但意思就是,问题不出在中书舍人那,还能是哪?

  老者叹了口气,道:“既是如此,那我等自当认罪。”

  “来人,给我拿下!”朱元璋身边的太监高呼一声,便有士兵冲入了大殿之中。

  中书舍人还不止一个,稀稀拉拉被扯出十几人,都别押送出去。

  等待他们的命运,恐怕会很惨。

  朱允熙非常清楚,这都是姚广孝的杰作,但是他没有想到因此会牵连这么多无辜。

  如果朱元璋真的降罪,恐怕这十几个中书舍人,包括他们的家眷都得遭殃。

  而且,这根本没伤到朱允炆分毫,完全是无用功啊!

  好在这时有人站了出来仗义执言,正是朱允熙身边的老者。

  “陛下,臣有一事不明!”老者拱手行礼,声音威武洪亮。

  他一开口,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,龙椅上的朱元璋也不由坐直了身子。

  朱元璋开口问道:“是徐达吗?你难道要帮这些人求情?”

  他就是徐达?明朝第一开国功臣?

  朱允熙不由多看了他两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83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