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百一十四章 迁都之论_江山争雄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虑了,但毕竟刚登基为帝,掌控了王权,还不够成熟,所以迁都之事,关系重大。杨广忽然间,觉得罗昭云想法新颖,数次为他排忧解难,所以才会突兀询问。

  罗昭云隐隐揣摩到了杨广的心思,他不会逆着说,触碰霉头,因为他学过历史,知道迁都洛阳,绝不是后世演义小说那样有弊无利,贪图享乐,恰恰相反,在隋代的背景下,隋炀帝要迁都洛阳,反而是一种大作为,大魄力,有他的政治目的。

  “臣觉得,迁都洛阳,还是有一定道理的,但若彻底荒废大兴城,又有些可惜,如果设为二京,经常换地执政,相互配合,倒也不错!”罗昭云说的委婉一些,中规中矩,不冒进,也不保守。

  杨广神色未变,继续问:“迁都洛阳,你认为道理在何处?”

  罗昭云被追问,不得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了,说道:“回陛下,臣觉得,迁都洛阳,至少有三利,一是洛阳位于天下之心,属于人体心脏之位,可调度四面八方,监督北齐、南陈、关陇、江陵,及时掌握天下动态,治理四方,这是长安地,大兴城地理位置所欠缺的,它过于偏西了。二是洛阳物质丰富,供给充足,附近是几大粮仓,不必担心京城缺粮,三是新建都城,官员相随,离开根基之地,加强朝廷权威,这样一来,寒门士子更容易进入仕途,为国家效命!”

  杨广听完,微笑点头,对罗昭云的才学和见识,算是真正认可了,因为这三点,虽然说得简单,而且不够全面,但却是最关键的三点,也是他最看重的方面,他说的这些,自己早就想到了,也跟几个心腹之臣讨论过。

  但是,罗昭云能从这么短的时间,就能准确说出,一针见血,由此可见,他的见识远超别人,未来是个栋梁之才,杨广心中这样想着。

  隋炀帝站起身,拍了两下手,然后豪气万丈道:“说的有道理,不过还是没有说全,不够精准,其实朕早有此想法,这洛阳乃是龙兴之地,千古之基也!洛阳之地自古为都,控以三河,固以四塞,水陆通,有很多先天条件,而关陇之地,道路崎岖,运送困难,十年有八旱,远的不说,就说在开皇十四年,关中旱灾,先帝甚至带着百姓到洛阳逃荒,百姓吃着都是野菜树皮,豆屑杂糠,何其滑稽?若洛阳建成,至少在粮草供给方面,可一劳永逸,实乃后代之福。”(未完待续。)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83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