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)第72章 不为_武道独尊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

  “此人才情举世无双啊,这等诗词百年不遇,可是莫忘了这凡世有文曲在世,作诗如有神助!”山长感叹着。“作诗必是神作。”

  这位曾经是翰林士子,朝廷大学士,也是不由由衷钦佩。

  “山长说的可是王川,可是众人皆知这位晋太子连同晋军正在魏国被我们撵着跑吧。”有学生不服气,说道。

  “对啊,那位老伯也说了,是一对新婚夫妇吧。”另外的学生说道。“可是这位晋太子啊,尚未娶妻。”

  这个岁数了还没娶妻其实也是有些不正常的。

  这帮学生又在猜测讨论了一阵能够写出这等诗词的会是何人。

  过了一阵,总算认真听着山长赏析了。

  “此词乃新作啊,词人笔力之深令人钦佩,也许我们之中穷其一生都不会遇到一首自己的佳作了。可是有的人,光是凭这一作,单篇可倾压举世才子了。”在这样相同的时代,同一片天空下,有着这样的人物,让人欣喜又心酸啊。

  也许他们一辈子都作不出流传千古的名作,但会有其他人作出来的,瑰丽如宝,耀目千古。

  给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化财富。

  又会妒忌苦涩和不甘,偏偏那个人不是自己呢。

  “词的上片在小序已叙事情梗概的基础上追寻殉情成因:前七句以我观物,放眼于巨大的时空中突出其长久厮守,同甘共苦、相依为命的深情厚感;后四句以我度物,模拟死雁之口,说出其殉情的原因。下片写凭吊,前三句渲染雁丘所处环境的冷落寂寞;而且叙述为雁招魂及雁魂之凄苦;再论断为情而死必将流芳千古;末四句点出垒筑雁丘的用意。”山长开始认真的讲解着。“仅是如此,我们在读这首作品的时候,身临其境,如同发生在眼前一般。”

  “此词作足以绝响千古了,起句陡然发问似雷霆万钧,破空而来;如熔岩沸腾,奔涌而出。”山长赞叹道。“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作者,他将自己的震惊、同情、感动,化为有力的诘问,问自己、问世人、问苍天,究竟情是何物?”

  “情之所至,生可以死,死可以复生,生不可以死,死不可以生者,皆非情之至也。”

  “情至极处,具是何物,竟至于要生死相许?”

  “词的开篇用问句,突如其来,先声夺人,犹如盘马弯弓,为下文描写雁的殉情蓄足了笔势,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意义得以升华。”

  “下一句便在写雁的感人生活情景。大雁秋天南下越冬而春天北归,双宿双飞。有着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。从空间落笔,从时间着墨,用高度的艺术概括,写出了大雁的相依为命、为下文的殉情作了必要的铺垫。”

  “后面几句是说大雁长期以来共同生活,既是团聚的快乐,也有离别的酸楚,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一往深情。长期以来,这对夫妻早已心心相印,痴情热爱,矢志不渝。更是包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,也使人联想到人世间更有许多真心相爱的痴情男女。也许词人是感同身受,能够明白那份真挚之情吧。”

  “继而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。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,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然会进行生与死、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。但这种犹豫与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殉情的挚诚。相反,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,从而揭示了殉情的真正原因:相依相伴,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,自己形孤影单,前路渺茫,失去一生的至爱,即使荀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?于是痛下决心……此四句用烘托的手法,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动的轨迹,交待了殉情的深层原因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83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